古代的三更半夜指的是现在的什么时候?古代的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
人们常说“三更半夜”,古代的“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
答案:23点至凌晨1点
解析:
三更半夜这个成语,其实是由两个近义词重复组成的,也就是说,三更和半夜代表了同样的意思。精确到小时的话,古代的“三更”,是现在的北京时间晚上11:00到凌晨1:00这两个小时。
在古代一个晚上被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左右。
古代一天被分为十二时辰,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五个时辰,也叫五更。
十二时辰按十二地支分划,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小时。
电视上打更时人们还会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等提示语。
一更:19—21时,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二更:21—23时,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三更:23—1时,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四更:1—3时,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五更:3—5时,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不同的时间打更的规律也是不同的:
打落更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时,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