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湖北 • 正文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 乡村唱响新“渔光曲”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武汉网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 乡村唱响新“渔光曲”(图1)

3月31日,俯瞰面积1300多亩的湖北华电武穴石佛寺一期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廖敏杰

13.4万块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1300多亩水面上,微风吹拂,白鹭飞过水面,落在光伏板上歇脚。

3月3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武穴市石佛寺镇朱河村看到这一幕,立在水面上的光伏板,是湖北华电武穴石佛寺一期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发电场每年可发电5500万千瓦时。”华电武穴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光伏板能自动追踪阳光,走在发电场里,电动机不时启动,带动光伏板稳稳地转向太阳。

项目总投资3.4亿元,于2017年6月并网发电,年发55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2.2万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约1800吨,减少氮氧化物约900吨。

除了发电,光伏板下是鱼塘,即所谓“渔光互补”。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一种资源、两个产业。今年3月初,鱼塘里投放了10万尾鱼苗,有鳜鱼、青鱼、鲫鱼、鲈鱼等,部分鱼塘还养着小龙虾。

记者找到华昌水产合作社负责人张建文,他正在往鱼塘投食,看着鱼儿抢食,他脸上绽开笑容。2017年,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在此落地,张建文抓住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机会,合作社将1300多亩鱼塘全部承包下来。“现在鱼塘亩产千斤,每年合作社收入几百万不是问题。”

项目公司斥资近260万元修缮村级道路,同时流转鱼塘,每年为村民增加纯收入近100万元。鱼塘的水产养殖,增加就业需求近40人;项目的安保、绿化等服务从村里购买,加上消费助农等,每年又可为村民增加收入60万元。

“‘渔光互补’的模式,每年保底租金收入都有90万元,加上水产养殖那就更可观。”朱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礼城笑得合不拢嘴。“村里富了,村民有钱了,有20多户人起了新房,买了新车。”

如今,在我省江陵、通山等地都有了类似的渔光互补项目,这种模式还在继续推广。“今年,阳新太子98兆瓦渔光互补等项目即将开工,面积达到2000亩。”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介绍。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武汉网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武汉| 资讯| 关注| 女人| 娱乐| 情感| 汽车| 房产| 家装| 公益
    美食| 旅游|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购物| 交通| 商讯| 常识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9-现在 本地生活门户 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为非盈利公益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为网友发布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监督热线电话 合作/建议在线QQ:273275115

    武汉网 m.wuhannews.cn

    触屏版|传统版| 鄂ICP备2022004376号 武汉网版权所有 合作QQ2732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