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热评 • 正文

当“双减”遇上“双节”,孩子假期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武汉网

 “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从大量的课后学习课业时间中解放出来。接着,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发布,以前被网络游戏挤占的时间又还了回来。现在又遇上中秋和国庆两个节日的假期,大把时间究竟要花在哪儿才能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呢?相信是许多家长目前所困扰的问题。
 
假期理应休闲,但是不代表不能学习,而学习也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外兴趣班。由被动补习变为主动假期后的迷茫,转变观念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寓教于乐,在情境中学或许是我们的最优解。在城区生活的家庭可以选择参与各个展馆的各种活动、主题公园的亲子游、到城郊的乡村去,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和环境,感受农村的新变化,就算是和小区孩子在楼下一起玩游戏那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好回忆与生活素材。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也可以和小伙伴们借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尽情地探索自然,参与当地特有的文化活动,或者也到城里来,参加活动,双向交流。并且不同的假期也可以有不同的针对性安排。中秋时看望老人,体验家庭温情,感受传统文化;国庆时观看阅兵、参观展览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丰富生活经历和体验,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度过假期的方式。孩子的假期可以作为生活缤纷的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当家长困恼孩子的作文写得差时,不如为孩子创造一些美好的生活蓝图作为写作活水的源头。或许藏在一次郊游中,或许藏在一次劳动中,或许就藏在一个玩具中。这么多形式的活动其实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让孩子回归本性,尽情探索自己的兴趣。《庄子》中说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些看似无用的经历可能才是塑造孩子的砖石。当我们不再用短期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时,或许就是孩子获得有意义假期的开始。
 
但是这样的假期不只需要孩子的参与和家长的努力,学校、政府、社会公益机构和组织都需要共同关注,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孩子的成长。像如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科技馆这些孩子的学习第二场所能否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推出贴合孩子成长学习需要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公益的方式呈现,作为亲子出游的选择保障;学校是否能够在假期作业、课程要求上为孩子的发展进行深度定制,向家长宣传“双减”的教育理念;政府能否在把控政策施行、监督市场、防止“死灰复燃”上做到尽善尽美……这些都是我们仍然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双节”中的中秋已过,但是“双减”政策仍将贯彻实施。开始转变观念、合力配合,就是我们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稿源:武汉网
作者:李欣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级新闻学专业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武汉网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武汉| 资讯| 关注| 女人| 娱乐| 情感| 汽车| 房产| 家装| 公益
    美食| 旅游|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购物| 交通| 商讯| 常识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9-现在 本地生活门户 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为非盈利公益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为网友发布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监督热线电话 合作/建议在线QQ:273275115

    武汉网 m.wuhannews.cn

    触屏版|传统版| 鄂ICP备2022004376号 武汉网版权所有 合作QQ2732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