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武汉 • 正文

武汉高校寿星多,过百岁的有这几位,来看他们的长寿秘诀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武汉网

天增岁月人增寿。新年伊始,武汉大学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暖新闻:1月9日,该校为2018年满80岁、90岁、100岁的离退休老人集体祝寿。活动现场,寿星们济济一堂,互道祝福,笑开了花。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给90位寿星代表贺寿,为他们送上生日蛋糕、生日纪念照和生日红包。

其实不止武大,武汉高校的寿星真不少:武汉大学最长寿的是著名美国史专家刘绪贻先生,105岁;武汉科技大学最长寿的是传奇老人佟裕琦,105岁;武汉理工大学最长寿的是退休教授宋百廉,102岁;华中农业大学最长寿的是吴春美,103岁……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寻访了多所高校的众多百岁老人,在书香雅致中,感受着他们平和宁静的幸福生活。

1

武汉大学离休教授李鸿恩101岁

家中挂满学生送的寿礼

武汉高校寿星多,过百岁的有这几位,来看他们的长寿秘诀(图1)

 

图为:李鸿恩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离休教授李鸿恩,去年9月满100岁。

11日,记者走进李老位于武大工学部的家中,一眼看到对门的墙上挂满红彤彤的贺寿书法。“这是学生萧显仁送的,这是老同事王宏硕送的,那幅花鸟是学生从西安寄来的……”他用纯正的北京腔介绍。

“爸爸的一些学生现在都成二级教授了,专门回来看他。”李老的长女李凯夫妇与父亲同住,她说,去年起,家里接了好多贺寿的电话,学生们都记着“李老师”。

李鸿恩是河北人,8岁到北京上学,1936年考入国立北洋工学院(现天津大学)电机系,一年后抗战爆发,学校被毁,他只得离开校园,后到北京工务局上班。1949年,32岁的他经人引荐,到河北农学院(现河北农大)教书。1955年院系调整时,他来到武汉水利学院(后改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新武汉大学)。

“爸爸只读了一年大学,学的是电机,上大学讲台讲的却是水利,不容易,要自学很多东西,我记得他总是特别忙。”李凯说,父亲普通话好,又耐烦,学生们都喜欢他讲的课。

“直到现在,还有学院老师向爸爸请教专业问题。”李凯说,父亲除了有点耳背,身体还不错,每天都要读报纸、看新闻联播,天气好时独自出门散步,“他自己推着轮椅出门,累了就坐下来歇会儿,都不用我们跟着。”

生活中,李老很爱花木。上世纪80年代,他搬进了现在住的这栋教授楼的一楼,便开始在门口栽花种草。近一年来,他挖不动地了,才让女儿帮忙。十多年前,学校建了带电梯的新教授楼,他也不愿搬家。“你看,那是别人搬家时扔掉的柚子树,我捡回来栽,都长这么高了。”老人指着窗外的一棵大树说。

2

湖北美术学院退休教授刘依闻99岁

后辈见到他激动得哭了

武汉高校寿星多,过百岁的有这几位,来看他们的长寿秘诀(图2)

 

图为:刘依闻

 

在湖北美术学院,99岁的刘依闻教授,被学生后辈们尊称为“刘爹爹”。

1919年,刘依闻生于汉阳,父亲经商,家境殷实。1935年,他初中毕业后考入武昌艺专附中,1938年考入国立艺专西画系,与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并称为当时国立艺专最杰出的学生。1941年,刘依闻毕业留校任教,1946年受邀到武昌艺专任教。之后,他先后任湖北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教授,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一直教学到70岁,桃李满天下。

“他之前状态特别好,70岁在巴黎举办个展,87岁创作的《静物》入选《湖北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89岁开油画展,90岁以后经常应邀看画展……但四年前他的股骨头骨折后,就基本没下过楼了。”刘老的儿子刘亚夫说,父亲这一生,一直画到了不能拿画笔为止。

不过,身为著名画家,刘依闻自己留下的作品不多,很多送给了学生。“他有一幅画得最好的,在北京开画展时被曾梵志收藏了。”刘亚夫“埋怨”父亲道,“咋不也收藏一幅他的画?”

刘老回答:“他喜欢就给他。他画得好啊!”

从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后辈们有多爱刘依闻:上月初,湖北美术学院为“杨爹爹”(杨立光)举办百岁诞辰纪念展,作为好友的“刘爹爹”主动要求参加开幕式。当他坐着轮椅被推进展馆时,观展者沸腾了,他们团团围住老人,排队跟他打招呼、合影,有人甚至激动得哭了。老人离场时,不少师生一路护送他到家。“刘依闻是自徐悲鸿等人以下的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硕果仅存的一位,见证了湖北百年油画史。”湖北美术学院教授谢跃说。

3

武汉理工大学退休职工胡狄102岁

抗战老兵是本报老读者

武汉高校寿星多,过百岁的有这几位,来看他们的长寿秘诀(图3)

 

图为:胡狄

 

本月15日,记者来到武汉理工大学102岁的胡狄老人家中。虽然他拄着拐杖,但他浑身散发出一股军人的气势。

一问,果然,他曾是抗战老兵。胡老介绍,他是黄冈人,1916年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赴上海求学,正逢“卢沟桥事变”爆发,于是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我们平时穿草鞋,没鞋就打赤脚,吃饭要在8分钟内吃完。既要学习,又要训练,很辛苦,可我们都憋着股劲儿,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两年后,胡狄奔赴抗战前线。作为工程兵,他曾随部队在乌渡河一带与日军对峙,石牌保卫战时驻守兴山。一边背着枪,一边背着十字镐,搞爆破、建桥梁、挖工事、设路障……很多战友在他眼前牺牲,但他连哭的时间都没有。“那时我没想过能活着回来。现在年纪大了,我常想起从前的战友……”他感叹着。

抗战胜利后,胡狄回到家乡湖北,进入原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基建科,曾指导学生实习。1975年退休后,不少人请他帮忙做施工现场的预决算。每年都会有学生看望胡老,有些现在都已经七八十岁了,白发相对忆当年、聊近况,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胡老身体硬朗,胃口不错,爱吃糍粑。前几年,他每天下午要练字2个小时,客厅墙上挂着他的隶书作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柔中带刚。

胡老是楚天都市报的老读者,每天都要看报,只是需要借助放大镜帮忙。《新闻联播》也是他每天必看的节目。他说:“我家里现在四世同堂,单位也一直关心我照顾我。和战争年代比起来,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4

华中农业大学退休教授余其渊101岁

最近念叨着要重学英语

武汉高校寿星多,过百岁的有这几位,来看他们的长寿秘诀(图4)

 

图为:其渊和夫人凌美文

 

前日,记者采访华中农业大学101岁的余其渊教授时,门一开,他的夫人、94岁的凌美文招呼道:“welcome。”

夫人英语好,余老也不差。他1917年生于湖南长沙,在教会学校雅礼中学上学时,有位美国老师教英语。“我们叫他Mr.Charlie。他上课爱吃花生米。”余老说。

1941年,余其渊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机械专业毕业,进入青岛一家大纺织厂工作。1949年,他和夫人应邀到武汉大学教书,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在该校创建了工程与机械系。1987年,70岁的他从系主任任上退休。

年轻时,余其渊爱踢足球,身体很好。上世纪30年代,他参加全国运动会并获奖。在华农大教书期间,他也经常参加校运动会,曾获得竞走项目亚军。

三年前,余老中风偏瘫。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思维清晰,精神状况不错。家人每天帮他梳头、按摩,他自己还能借助行走器在家里步行一段距离。

前些天,余老念叨着要重新学习英语。“我给他借了书回来,但他现在还没来得及翻呢。”儿子余立莱笑着说,父亲十分关心时事,只是近两年他的听力大不如前,家人便每天在他耳边大声为他读新闻。

长寿有秘诀 夕阳也温馨

武汉高校寿星多,过百岁的有这几位,来看他们的长寿秘诀(图5)

图为:武大离退休摄影协会会长周曼莉,展示协会为学校老寿星们拍的祝寿照

武汉高校寿星多,过百岁的有这几位,来看他们的长寿秘诀(图6)

图为:武汉大学集体祝寿现场 武大离退休摄影协会提供

武汉高校寿星多,有没有数据支撑?

答案是:有。

在武汉大学,6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约7000人,80岁以上1652人,高龄老人占老年人比例约24%;在武汉理工大学,60岁以上4427人,80岁以上840人,高龄老人占比约19%;在湖北大学,60岁以上1300多人,80岁以上285人,高龄老人占比22%;在武汉科技大学,60岁以上1203人,80岁以上438人,高龄老人占比36%……

“全省高校共有6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约4万人,其中80岁以上占比20%左右。”省教育厅离退休干部处负责人说。

而武汉市民政局刚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该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13.2%。

高校为何寿星多?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通过采访,试图揭开背后的秘诀。

老龄化来了

寿星自然更多

“寿星越来越多,最重要的原因,是老龄化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省教育厅离退休干部处负责人说,民政部去年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逐年提升,从2009年的12.5%增长到2016年的16.7%,“老年人变多了,老寿星自然也多。”

省高校离退休工作研究会负责人刘子焱的感受也是:离退休人员的队伍越来越大。他介绍,我省近60所公办高校中,离退休人员最多的是武汉大学,6900多人,还不包括下属的三家医院;第二名是华中科技大学,6100多人;第三名是武汉理工大学,4200多人;第四名是华中师范大学,2400多人;第五名中华中农业大学,1629人。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具有稳定的收入、较好的社会和医疗保障,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寿星们总体上生活比较安稳,有子女陪伴,没有子女在身边的也雇请了专人照顾,基本解决了因年老体弱导致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湖北美术学院离退休处处长夏新兵说。

退休后寻梦

继续发光发热

“高校离退休人员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在需求方面偏向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武汉大学离退休处处长彭若男认为,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最重要是要做到“老有所为”。

“湖北省高校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好,想了不少办法让老同志发光发热,有省高校老年协会,有老教授协会,每所高校还有关工委,老同志有很多舞台。现在不少老教授、老专家还在搞科研,或者在民办高校继续教学,越活越年轻。”省教育厅离退休干部处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在武汉大学,有面向离退休老同志的科技成果评选,去年共100多人申报,学校专门为获奖老专家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在湖北美术学院,老艺术家们多次筹办“手牵手、代代传”儿童画展,为“艺二代”站台;几乎所有高校经常请离退休老专家与大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

许多老专家,更把退休当做人生的新起点。今年满80岁的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授黎德扬,退休后继续追梦,发起组织了相关学术研讨会,每年出版论文集,还在全国各大高校、企业等宣讲“文明生态”50多次。如今,他已出版两本专著,目前正在撰写第三本,“我经常锻炼,身体很好,每天写四五个小时,一点也不累。”

高校校园里

敬老风气浓郁

如今,集体祝寿已经成为武汉各高校的“标配”,时间安排不尽相同,大部分在重阳节当天。

“现在集体祝寿的声势越来越大。这不,明年过寿的一位老教授给我打电话,说到时一定要提前通知他,他好从加拿大飞回来参加。”武大离退休处处长彭若男说。

日常生活里,各高校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与老人们紧密相连。武汉理工大学离退休处副处长张毅介绍,该校每年召开两次校情通报会,向老同志代表讲解学校的发展情况和变化,每个月还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目的是让老人们也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他们同样是学校的主人公。”

“2016年,中办、国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2017年,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我省高校对离退休工作也空前重视,很多学校出台了相应文件。”省教育厅离退休干部处负责人说。

彭若男介绍,2018年,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预算,由250万元增加到了350万元。

资源善利用

老人们忙不赢

“你猜我们老年大学今年开了多少个班?75个!”彭若男说,在老人们的强烈要求下,老年大学今年开设了摩登舞基础班、瑜伽班,还增开了声乐班,“从前火爆的电脑班只有两个人报名,开不成了。倒是有很多人报名上手机班,学习怎么玩手机。”

武汉大学老年大学就开在校园里,一年上32次课,学费仅160元,但请来的老师都是学校的知名学者。

在武汉,离退休老人众多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老年大学,很多老人甚至舍不得毕业。

由于老人集中、文化素质高且各有专长,“老帮老”成为高校志愿活动的特色之一。武汉大学今年的集体祝寿上,寿星们收到的生日照,就是由该校离退休摄影协会义务拍摄制作的。“白天拍摄,晚上修片,还要到汉口找最便宜的洗相馆,那些天我都忙到凌晨两点才睡觉!”62岁的协会会长周曼丽说,因为摄影师也是学校的老同志,寿星们都特别放松,拍照效果很好。

武大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平均年龄接近75岁。银发志愿者们经常为需要帮助的老伙伴们购物、拿药,接送他们看病,替他们找保姆。“去年3月,我们四五个志愿者推着轮椅,带一对老夫妇坐地铁逛洪山广场。他们腿不好,几年没下楼,这下可高兴了!”志愿服务队队长、84岁的张清说,他们平时很忙,队里还有老同志刚被评为武昌区最佳志愿者。

“幼帮老”也很常见。记者了解到,武汉各大高校都会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对年老体弱、孤寡空巢、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老人进行上门服务,陪老人们聊天。

高知重养生

善于健康管理

记者采访的各位寿星,都有自己的生活小秘诀。

102岁的胡狄,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抗战,身体底子好,90多岁还每天练2个小时书法;

101岁的李鸿恩,30多岁时能在东湖游个来回,如今爱吃杂粮馒头和苦瓜,99岁还养花种菜;

101岁的余其渊,年轻时爱踢足球,参加全国运动会得过奖,多年来是校运动会上的常客,如今还念叨着要学外语;

99岁的刘依闻,70岁退休后到全国各地写生,90岁还在创作,如今每周会跟女儿打打麻将;

还有我们熟知的那些高寿的大家们:被誉为“老武汉大学最后一位教授”的公立华先生102岁去世,生前从不大吃大喝,三餐有规律,注重生活品质,喝的豆浆都是自己用黄豆打的;98岁去世的韩德培先生,不抽烟,不喝白酒,偶尔喝点红酒,严格遵从生活规律;武大目前最高龄寿星刘绪贻先生已经105岁,100岁时每天要在书房沙发午睡1个小时,起来后继续工作,下午5时30分左右下楼散步……

武汉大学医院廖皓磊教授,连续为武汉大学老年杂志《珞珈老年》开设养生专栏4年,是老人们的好朋友。他分析,高校寿星多,是因为这里的老人们知足常乐,天天快乐不贪心;知书达理,理性生活不放纵;知识养生,规律进餐不滥吃;知情知音,兴趣广泛不滥情。而高校绿化好、年轻人多的环境,也有利于老人健康养老。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武汉网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武汉| 资讯| 关注| 女人| 娱乐| 情感| 汽车| 房产| 家装| 公益
    美食| 旅游|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购物| 交通| 商讯| 常识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9-现在 本地生活门户 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为非盈利公益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为网友发布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监督热线电话 合作/建议在线QQ:273275115

    武汉网 m.wuhannews.cn

    触屏版|传统版| 鄂ICP备2022004376号 武汉网版权所有 合作QQ2732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