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武汉 • 正文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武汉网

1958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宣布成立。

随后,他们也接到了成立之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研究物种,培育新品种,引进外地植物进行驯化和选育,建造一个既有科学内涵又有艺术外貌的植物园。

60年过去,东湖之滨,一座植物王国慢慢生长,不少珍稀物种,在这里愉快地安了家落了户。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图1)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图2)

【植物园往事】

大牌专家领衔来筹建

时光退回到上世纪,1951年,中国植物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在国内分区建立若干个植物园与植物学研究机构,先后在北京、昆明、广州、武汉等地创立一批植物园。

“我们国家地域了阔,植物的生长具有区域性,所以在不同地点设立植物园,对植物研究、物种保护等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年已八旬高龄的刘绍塘老人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他上世纪60年代起就在武汉植物园工作,退休前担任过从科研到管理的诸多岗位,他低调地称自己为“植物园老员工”,而提到这些从前的往事时,他的语气里则带着明显的骄傲与自豪。

当年筹备、创建武汉植物园的班底,可以用阵容华丽来形容。翻看武汉植物园的档案记录,可见章文才、孙祥钟等著名的植物学家、园艺学家的名字。当时这些大专家是专门向武大、华师、华农等高校聘请来的。其中,章文才等教授负责植物栽培利用方面的研究,孙祥钟等专家负责植物资源研究。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1956年,武汉植物园开始启动建设。

1958年1月,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的陈封怀教授,从南京调至武汉,他的父亲是国画大师陈衡恪,叔父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他担任武汉植物园主任,全面主持工作。5月15日,武汉植物园递交了前面提的到报告。同年11月获批成立。

今天在武汉植物园办公区前的花圃中,伫立着他们三人的铜像,底座上有每个人的生平介绍。章文才是我国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孙祥钟是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园艺学专家,陈封怀更是我国近代植物园创始人之一。这些植物界的大师,在上世纪30年代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学成后,他们也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归来。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图3)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图4)

一片荒地最终变美景

1956年,几经研究,武汉植物园确定选址在东湖风景区磨山以南地区。“这里三面环水,有丘陵、平地、沼泽,这样的复合性的地形,对植物园的建园布景来说,是极有利的。”刘绍塘介绍说,“1960年我从华农农业经济学专业毕业,来到植物园工作。不过,那时候的植物园和现在的植物园,可完全是两个模样。”

怎么个不一样?“当时的植物园几乎就是一个孤岛,被东湖包围着,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华科的方向。而且没有通车,进出只能靠两条腿走。”刘绍塘说,如果从水果湖到植物园,“最快的办法是坐船。”

东湖的碧波之上,以一叶轻舟,随风荡漾着去上班,听上去颇为浪漫,但植物园里工作与生活的条件相当艰苦。“那会我们有120多人,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物质上来说,条件非常有限,我们要自己开荒、平整土地。我们都种过菜,也跟植物一块儿住过温室。那会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每个月吃的大米要到粮店买。买米要步行到华科那边的粮店,再把米一路扛回来。偶尔能蹭到园里的车,就幸福得不行了。”

“陈封怀也跟大家一起,住在植物园工地临时搭盖的宿舍里,每周回小洪山的家一次。”刘绍塘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大家在工作上绝不马虎。研究人员设分类、园林、资源、种子四个研究组,一手抓科研,一手建园地。1958年,陈封怀还率队赴鄂西北地区进行了植物资源与引种采集等科学考察。也在这一时期,园里建起了温室、药园、松柏园、苗圃、观赏植物等园区,引种栽培了200多种植物。

就这样慢慢的,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武汉植物园从无到有,从一片荒原野地变成了今天风景秀美、物种丰富的模样。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图5)

【植物园今天】

重量级的植物大基地

很多人知道武汉植物园植物多,风景好,但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这里的猕猴桃园是世界上保存猕猴桃种质资源涵盖量最大、遗传资源最丰富的种质基因库,水生植物园是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植物标本馆为华中地区目前规模最大……再论及物种收集研究、培育新品种,武汉植物园称得上“高大上”。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日本的两种沉睡千年的古莲子先后“苏醒”。1963年,日本古生物学家大贺一郎将100粒日本古莲种子赠给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郭沫若便将这些种子转交给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园的水生植物专家将两种古莲成功杂交,培育出一种玫红色的莲花,这就是著名的“中日友谊莲”。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基因组与遗传育种研究团队首席研究员杨平仿说:“在我们植物园,荷花和睡莲有千余种,其中不少是稀有品种。”传统的赏荷是指6月中下旬到8月底,“我们培育成功的秋荷,花期可以从5月延续到11月。我们还培育出了全球首个能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正常越冬的长花期‘秋荷’系列品种。”

成立于1980年的猕猴桃研究中心,是我国首个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三代科研人培育出20个优异的国家级、省级猕猴桃品种。“武植2号”莲藕,推广第一年就创经济效益千万元。此外,在药用植物、经济微藻、园林景观等方面,武汉植物园均有建树。

在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中,武汉植物园在库区及环境考察,工程对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对策,三峡工程生态植物保护、生态安全维护以及生态恢复、景观重建方面都做出不小贡献。

“我们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选育、驯化、开发,对国家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武汉植物园,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物种保育与国家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基地,并形成了以华中地区园林植物资源为区域特色、水生植物形态景观为特征的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园林景观。”

多年来,武汉植物园还与多地合作共建植物园协作网络体系,如三峡植物园、九宫山珍稀植物迁地保育基地、恩施州华中药用植物园、神农架植物园等,物种保护数量达到10000种左右。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图6)

武汉植物园前世今生:60年前大牌专家筹建 如今成重量级植物大基地(图7)

市民们的植物小王国

春天到了,去植物园看郁金香吧;夏天到了,去植物园看荷花吧;秋天到了,去植物园赏菊吧;冬天到了,去植物园温室看热带植物吧……

1993年武汉植物园成立开放部,普通市民可以与植物们近距离接触。如今,它已经成了市民们生活休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植物园不同于其他的公园,这里很少有人造景观,多是自然生态的展示。”刘绍塘老人说,“从地面到半空,植物最真实的生态,植物与植物的关系,只有在植物园能清楚地看到。”

“儿子跟我小时一样,喜欢自然科学,一有时间我就带他来植物园。”市民刘先生说,“从土壤到到植物生长,这些知识我都可以很直观地跟孩子分享。”去年他带着孩子完整记录了一株荷花的开花过程,“每次来看到花朵的变化,他都认真拍照,做笔记。完成这次记录让他很有成就感,还在学校里做了次小讲座。”今年,刘先生的妻子开始迷上种多肉,一家人经常到植物园的景观温室里观摩。

人们享受着植物园的美好,也愿意为它做更多思考。30岁的何瑞毕业于武汉大学,是植物学博士,“全国以及世界上很多植物园我都去过。”他说,“咱们武汉植物园的物种超过1万多种,在全国前列,而且有珍稀濒危植物区、水生生态区、本草园等分类园,论资源和环境实力是很强的。”他特别提到,植物园不是静态的,它也可以很“好玩”,“比如国外一些植物园,会向游客发布类似‘在植物园你可以做的30件事’这种指南,告诉大家在哪会捡到特别的落叶,在哪能看到稀有的果实,甚至建议在草地上打个滚。希望将来这些有趣的经验能引进来,让更多人的了解到植物园的可爱。”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武汉网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武汉| 资讯| 关注| 女人| 娱乐| 情感| 汽车| 房产| 家装| 公益
    美食| 旅游|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购物| 交通| 商讯| 常识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9-现在 本地生活门户 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为非盈利公益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为网友发布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监督热线电话 合作/建议在线QQ:273275115

    武汉网 m.wuhannews.cn

    触屏版|传统版| 鄂ICP备2022004376号 武汉网版权所有 合作QQ2732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