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街,毗邻武汉天地。这里曾被形形色色的小门店、路边摊小吃占领,是长春街小学,二中和七一中学学生的天下。那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出来吃个饭,排队得排半个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与以往不同。
以长春街南北向为轴,一路上大连路、郝梦龄路、张自忠路、沈阳路、山海关路横插其中。这条街不太长,却藏龙卧虎了众多品质不错的小店!
哟~小资情调
长春街小学对面的慢半拍咖啡,是由老租界改造的咖啡屋,在武汉颇有名气了,咖啡厅的环境很安静,里面灯光有些微暗,加上有些复古的装修风格,有一种时间都变慢了想在里面放松地坐一会儿的感觉~
笔直往前走,低调却又不失内涵的宝翠餐厅映入眼帘,混迹于长春街的文艺青年都知道,这是以前的宝翠咖啡店,后来变成了中餐馆,到现在,这里开始转型做日料!
一眼望去是一个布满鲜花的小阳台,老房子透着些文化氛围,环境整体重装过,风格是明显的东瀛风。在这种环境下品尝美食,别提有多惬意了!
紧挨着宝翠的就是63号庄园咖啡,63号庄园咖啡的环境惹人喜爱,是一种清新的洋房风格!周边都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街边两张小桌椅,天上一洒午后阳光,这个下午就美不胜收了!
除此之外,这条街上还有特色有意思的悟空咖啡,大隐于市的特色披萨店:摇滚披萨, 老房子里的观然咖啡,日式居酒屋鼎丰料理……每一家都保持着一贯的傲娇与高冷,透露出浓浓的别样腔调!
嘿~老手艺
梧桐掩映的道路两旁,有不少小资情调创意店,同时也藏匿了许多经过岁月洗刷的痕迹。
沿着长春街走到大连路路口,这位古稀之年的老奶奶尤其引人注目。
一边是约20斤重的手摇补鞋机,一边是剪刀、锥子、镊子、鞋底、布鞋垫等工具和材料。
割鞋底收线处不深不浅不上不下恰到好处,钩针穿线拉线动作麻利且不会损伤线……一只破损的鞋子经过她的巧手修补后,重换新貌!
这位双鬓斑白的老奶奶已经在此坚守数年之久!额头上已被岁月刻出一道道痕迹,一双老手也布满茧疤!
补鞋这门手艺,看似不起眼,却方便了无数街坊。
没走多久,斧锯声声在耳!略带破旧,不足20平米的小屋内,木匠师傅正全神贯注的锯着木!
每一件纯手工打造的木器家具,都是由木匠精巧的双手才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可是现在传统意义的木匠已经越来越少。
钉子、螺、胶等正在取代以往精致而艺术的榫卯技艺,传统木作的精华正在日渐远去,能寻到真正热爱这门手艺的人实属不易。
来到山海关路路口,看着这家新旧棉絮加工的招牌,不知有没有勾起你童年时代里那久远的回忆呢?那时候,它叫“弹棉花”,90后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老板说:“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都是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现在,手工弹棉逐渐被机械所代替了!但老一辈的人还是更喜欢手工弹出来的棉被,觉得更有分量和质感,质量靠谱又十分亲切。”
虽然“ 弹棉花”手艺,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印记却是温暖的、诗意的、久远的!
马路对面,一阵阵扑鼻的酒香,将我引到这纯粮酒坊的门口,饱经沧桑的牌匾,已经褪去了它原有的色调,庆幸的是“纯粮酒坊” 这几个大字还清晰可见!
相比现在市面上包装精美的五粮液,这里大大小小的酒坛越发显得韵味十足!
传统工艺酿出来高粱酒,不加一滴水,出酒率不到普通制酒的一半,香醇高粱酒的味道使人迷恋与沉醉,小时候,用筷子沾一点尝尝,也是回味无穷!
走到街尾的角落,今年已经64岁的这位修车师傅,从1996年就开始在这个角落摆自行车摊,20年来从来没换过地方。
他的手很大,也很粗糙!长年的劳作和风霜都在手上镌刻了痕迹,机油渗进纹路,把它涂成了水墨画,指甲缝里也藏着没有及时洗去的油污,似乎每一条痕迹都诉说着不一样的故事。
耶~ 慢生活
简陋斑驳的墙面,两边挂满的衣物,路边停靠的车辆,无不透漏着新旧交融的浓浓市井生活气息。
即便社区的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但是该有的娱乐生活一样也不少。
并不宽敞的小巷子里,可以看到嬉戏疯闹的孩子、在体育器材上锻炼的老人、玩羽毛球的一家三口...难得的悠闲安逸。
下午四点刚过,长春街与郝梦龄路的交界处,已经被邻居街坊围得水泄不通。扑鼻而来的是大姐下午现做的老面馒头和大饼,空气中散发着浓郁香甜的味道。
“你一份馒头,你两份饼,他也一份馒头,”不一会儿,整整一筐的馒头和饼就已经卖的见底了。
一旁的大叔笑着说到:“她做的馒头在这里卖了十几年,要想吃到,每天得趁早来抢!”
传统的手工制作,在如今看来,却犹如山珍海味般美味。
不远处的农贸市场,残缺的招牌混杂在纷乱的脚步与嘈杂的人声里,菜场的讨价还价声在这里此起彼伏。
吃过午饭的白发老人们,在轻洒的阳光下打起小扑克,一张小方桌,每人再从家里搬把椅子,便能组成一个热闹的牌局:打牌的,无事看牌的,全都自得其乐!
到这里,整条长春街就走完了。时光褪去了她原有的痕迹,也保留了她原有的味道。这才是她最真实的样子...